sb沙巴体育投注 江西中医药大学 教学医院
全站内容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>>医院文化>>中医养生

医院文化

中医养生

“治未病”之如何从中医治未病来养生

发布时间:2017-03-08 7488 次浏览

中医养生学与中医预防学有着许多共同的理论基础,许多养生的方法也是中医预防的常用方法。“未病先防、既病防变、病后防复”被称为“三级分层预防法”,此法将预防思想及养生思想贯穿于疾病的整个阶段。

1.未病先防,顺应四时气候变化

未病先防是指人体在没有发生疾病的健康或亚健康状态下,预先采取的养生保健措施。其目的在于固护正气,增强体质,避开各种病邪侵害。风寒暑湿燥火是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,同时又是导致多种外感病发生的重要原因。因此,必须顺应四时气候的变化,顺应自然,以自然之道,养自然之性,取得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,机体脏腑器官组织的统一,提高生存质量。故《千金方》指出:“上医医未病之病,中医医欲病之病,下医医已病之病。”

2.既病防变,调节阴阳平衡

既病防变是指疾病已发生后,通过采取措施以防病情传变及促进康复的方法。疾病发生后,要及早诊治,防止表病传里,轻病转重。此正所谓“上工救其萌芽”。一般而言,疾病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规律。初期病在皮毛,渐次入肌肉、筋脉、骨髓。伤寒有六经辨证,从太阳传变至厥阴;温病则有卫气营血辨证,由卫分至血分而逐步深入。有些疾病,由于其邪势鸱张,内犯脏腑或经络。或遭遇创伤,均可致机体伤残,《素问玉机真藏论》曰:“邪风之至,疾如风雨,故善治者治皮毛,其次治肌肤,其次治筋脉,其次治六腑,其次治五脏。治五脏者,半死半生也。”揭示了防止疾病的传变在预防学上的重要意义。当病邪初犯,机体正气尚盛,此时治疗,不仅易于祛除病邪,而且也有利于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。《内经》养生思想就十分重视正气的盛衰与疾病发生与否的关系,指出“虚邪贼风,避之有时,恬虚无,真气从之,精神内守”,脏腑阴阳气血协调,人体才会健康。正气不足,正不胜邪,则导致疾病的产生。而气血逆乱、阴阳偏颇及脏腑经络功能失调等皆为主要的病理环节。因此,强身健体、固守正气,调节阴阳平衡即是防止传变的主要途径。

3.病后防复,调理情志、脾胃

“防复”,就是防止疾病的再次发作。是指疾病经治疗后,病邪基本消除,正气尚未复原,处于初愈的康复阶段,此时应谨防疾病反复。对此,中医预防学提出了祛邪务尽、防劳复、防食复、防房复等有益措施。《素问热论》说:“病热少愈,食肉则复,多食则遗,此其禁也。”此期调养情志、调理脾胃就显得尤其重要。

调理情志  “喜、怒、忧、思、悲、恐、惊”,中医称为七情,一般情况,七情属于正常的精神活动,但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,则会超出人体的适应能力和耐受程度即成为致病因素。《素问阴阳应象大论》曰:“怒伤肝、喜伤心、思伤脾、忧伤肺、恐伤肾”。故应保持心情舒畅,精神愉快,让消极的心理因素,转变为积极的心理因素。

调理脾胃  “脾胃为后天之本,气血生化之源。”人体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全靠脾胃的供给,人的生命活动依赖水谷精气的不断充养,而不合理的饮食,能伤害脾胃之气,影响水谷的运化和吸收,从而导致脏腑功能失常引起疾病。《内经》很注重饮食的调节,强调饮食定量,不可过饥过饱,《素问痹论》说:

请关注sb沙巴体育投注微信公众号

专家介绍点击进入查看详情